1972年生於新竹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組博士班畢業,曾至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作博士生交換生,現任教於中國廣西藝術學院。林洪錢以工筆的形式做為水墨的創作方式,早期作品結合現成物,體現了後現代性的時代觀。以「自傳式」的記憶景觀作為藝術實踐的自身表達,透過過去影像的存活,重新思考自身存在的意義,而作品的畫面構成,成為一種心境的語意書寫,在「隱去」時間的圖式中構築了現時的異質空間,在空間的部署中展現一種「無稽」的童真意識。
藝術創作就是要喚醒一股內在掙脫文明理性枷鎖的動力,強調一種最純粹的「心理自動書寫」逃脫理性僵硬的束縛而激戰,呈現了一種「無稽的樂趣」。
舉辦國內外個展、聯展數十餘次;榮獲全國性美術比賽竹塹獎、南瀛獎、大墩獎、磺溪獎、文藝創作獎、柏川獎等首獎十餘次;作品典藏於國內各大美術館、縣市文化局及私人收藏;出版《浮生觀感-林洪錢創作集》、《當代彩墨形式結構新蘊》、《林洪錢作品集》、《意化 林洪錢畫集》、《童年劇場 林洪錢創作集》。